show_zbtd
一、IATF16949中涉及“范围”的说明
二、新版IATF16949对防错的要求
防错的实施要求包括:
1、需要一个识别防错设备/方法的需求或机会的过程,以及设计和实施设备/方法
2、防错的的需求来自于问题点重要程度和所遭遇到的风险相称的程度;可以从FMEA分析中的输出来考虑防错
3、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就需要考虑防错的要求
4、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出时,必须有产品防错结果
5、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出时,适当时,包括防错识别和验证的结果
6、防错不仅仅在于产品提供过程,也包括了后续运输、交付及服务过程
7、防错所采用方法的详细信息应在过程风险分析中(如PFMEA) 形成文件,过程中应包括防错装置失效或模拟失效的试验,且应保持记录。
8、控制计划应包括防错设备的测试频次,以及这些测试的绩效记录应被保持。同时,控制计划中应明确是否需要采取挑战件及如何使用挑战件。
9、当实施防错装置时,还应在控制计划中明确防错装置失效后,必须采取的反应计划。
10、新增加的防错方法应在更新的控制计划中进行明确。
11、防错装置应进行风险评估,当需要进行替代时,应实施临时生产对应方式。
12、防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应由定期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测、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功能发挥正常,确实起到了防错的作用
13、有知识价值的防错实施方法,建议作为知识管理的项目之一。
14、临时生产替代结束后,必须对防错装置重启验证
15、应有一个文件化的防错实施过程。
三、IATF16949中发生不合格的处理方式
1、 先确认是不是运行过程产生的不合格,若是,则依据8.7条款“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方式进行处理;若不是,则依据10.2条款中“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方式进行处理。
2、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包含了:纠正;隔离、限制、退货或暂停对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告知顾客;获得让步接收的特权
3、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包含了:采取措施以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置后果;评审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原因;确定是否存在类似的不合格;实施所需的措施;评审措施的有效性;更新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遇(必要时);变更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时)
4、 所有的不合格,还必须满足:有确定的问题解决过程;明确的解决问题办法;遏制措施;根本原因分析;系统性措施(考虑类似的不合格);纠正措施有效性验证;评审FMEAs及CP
5、 必须依据顾客所要求的问题解决方法,如有
6、 必须依据顾客所要求的不合格品的控制方法,如有
7、 不合格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新产品开发;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失效;内外部审核发现;顾客投诉;退货零件;保修零件;供方进料不良;可疑产品
8、 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之前,利用风险分析(推荐FMEA方式)来评估返工返修过程中的风险
9、 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之前,应获取顾客的同意(如有要求)
1) 对不合格品进行返修之后,应获取顾客对返修产品的形成文件的让步授权
2) 返工返修产品应有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并有重新检验的要求
3) 应有一个过程来专门处理不经过返工返修的产品
4) 发生不合格时,应评审并依据评审结果调整内部审核方案(包含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产品审核)
5) 对未实现顾客绩效目标的不合格,应有一个形成文件的措施计划并实施
四、IATF16949涉及需要评估潜在影响的地方
1、 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对产品的潜在失效影响及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2、 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对过程的潜在失效影响及失效模式进行分析
3、 产品或过程更改之前,应对过程和产品更改带给产品安全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
4、 发生不符合的产品或过程时,应确保所有潜在不合格品得到识别与控制
5、 应对风险和机遇时,应预防或减少潜在的不利影响
6、 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7、 必须有一个用于减轻负面影响的过程
8、 理解相关方及其期望时,必须考虑他们可能涉及到的潜在影响
9、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时,必须考虑变更的目的及其潜在后果
1) 对外部供方进行控制类型及程度的判定时,必须考虑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对组织稳定地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的潜在影响
2) 交付后的活动的管理中,应考虑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潜在不良的后果
3) 管理评审输入时,应考虑通过风险分析识别的潜在使用现场失效
五、IATF16949对过程拥有者的要求
1、过程拥有者是负责组织识别出来的各个过程和这些过程输出的管理
2、由最高管理者负责确定过程拥有者;管理者必须明白这些预期,明确地识别过程所有者和确保他们能够执行他们被委派的角色
3、过程拥有者承担过程的职责应与组织架构中规定的职责相一致,否则就会出现体系的运作和组织实际的业务运作不一致
4、过程拥有者应了解他们自己的角色
5、过程拥有者应具备胜任其角色的能力,所以应该安排合适的人担任过程拥有者,不能随便指派一个没有能力的过程拥有者
6、组织的职责中应明确过程所有者对于他们所管理的过程的活动和结果有权利和义务
7、过程拥有者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部门也不是一个团队
六、理解IATF16949,什么是业务连续性管理?
新版本的IATF16949提及了需要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那什么是业务连续性管理,又应该如何进行管理呢?
BCM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广义的定义为:能给利害关系人带来影响的业务中断准备,在限制的时间内,重新运营核心的商务机能,树立全社性的政策及系统并履行的经营活动。而在IAYF16949中,应更偏重于在异常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经营及生产的过程的持续稳定性。
BCM有自己的国际标准BCM-BS25999,需要从政策、组织、业务和资源方面来管理BCM,同时管理的四步骤分别是:组织的理解、战略决定、对应开发和具体体现和培训检讨维持管理。
为何要实施BCM,主要考虑的方面有:顾客需求、竞争环境要求、预期的损失减少、风险管理的要求。
实施BCM的第一个步骤是风险识别(业务停止的设想),可能的风险包括:劳动力短缺、无法接近工作场所、系统支援中断、重要资源缺乏、外部供方中断、自然灾害等。必须根据识别的风险进行第二步的行动策划(业务恢复时需要采取的行动和所需资源),可能的措施包括:替代人力、替代场所、备份系统运作、信息管理、临时的供方等。第三个步骤是组织进行恢复,包括了人力恢复、设备恢复、灾害恢复系统、外部供方连续性管理等。